众所周知,在中国古装剧中,“大人”一词常常用来指代官员,久而久之会对历史的认知产生了一些偏差。许多人甚至以为中华上下五千年都是这么称呼的。今天给大家梳理下“大人”这些称呼都有哪些含义。
在春秋以前,“大人”是指体型大的人。
比如《国语·鲁语下》中记载的“防风氏”,便是大人的一种,也就是体型硕大的神异氏族。此外,《山海经》、《谷粱》等先秦典籍均有类似记载。
等到了春秋时代,“大人”已不再是单纯的大小之分,开始融入了等级观念。只有道德高尚的人,占梦之官,位高权重之人才能称为“大人”。但这可不是一般的有道德、有权利的人,得是那种国家模范或者出身贵胄级别的人才配被称一声“大人”。
战国时代,延续了“大人”贵族化的含义,专指那些血统高贵又品行高尚的人。
汉代开始,“大人”一词在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开始增多,这时候“大人”多指父母长辈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有记载:“始大人常以臣无赖”。这是汉高祖刘邦的原话,而这里的大人则是指他的父亲刘太公。
后来,大人不单单指父亲,也指母亲(母亲大人),甚至有时候作为家中长辈的统称。
在唐代,只用来呼父母,个别情况下可用来呼直系血亲尊长。比如李世民在太原劝他爹李渊起兵反隋时说:“大人受诏讨贼……”, 这里的“大人”都是称呼父亲。
其实用“大人”来称呼父亲,直到近代,还一直保存在书信习惯当中。举个例子,《红楼梦》里清代人在口语上已经不叫父亲为“大人”了,贾宝玉叫他爹“老爷”,贾环和贾蓉是叫“父亲”,但是一写书信,比如认了宝玉当干爹的贾芸,就写“不肖男芸恭请父亲大人万福金安”。
在唐代,是绝不能用来“张大人、王大人、李大人”地称呼各种官员的。唐代以后,“大人”开始从家庭走向社会,多指有地位的人,电视剧里官员被称为“大人”的现象开始出现。
“大人”和“爷”的称呼演变过程一样,都是从“称父亲”逐渐扩大、外延,一种叫做“亲属称谓语外化”的现象与谄媚风气相结合,最后“大人”的语义变化为称呼官员,“爷(老爷)”变化为称呼主人、贵人。
到了清朝,“大人 ”这个称呼才彻底和官员挂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