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eat365网址官网网站-365体育世界杯专用版-365体育注册送365

“八百里秦川”都涵盖了哪些城市,它的起点在哪?

“八百里秦川”都涵盖了哪些城市,它的起点在哪?

当你打开陕西省的地图你会发现,这是一个地理相对封闭的省份,北面是千沟万壑的陕北高原,东面是黄河天险,往南则是秦岭、大巴山,形成了“三山夹两盆”的地形地貌,兼具南北方的气候特征。

在陕西省居中位置的是关中平原,渭河贯穿全境最终注入黄河,亦称渭河平原,因其富饶而绵长,故有“八百里秦川”的赞誉。

“八百里秦川”之所以称作关中平原,因它处在古时的四大雄关之中(函谷关、大散关、萧关和武关)而得名。

函谷关:位于三门峡代管的灵宝县级市境内,是战国时期秦国东出的必经之地,临涧河(洛河支流)而建,夹在邙山、崤山之间,向东可进入洛阳所处的河洛盆地,进而通向中原腹地。

大散关:位于宝鸡市渭滨区境内、秦岭北麓,临清姜河而建,因大散岭而得名,是“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”的典故发生地,这里居高临下,向北则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平地,沿河可直通渭水。

萧关:位于固原市原州区境内,建在环江东岸开阔的台地上,是关中的北大门,周围有秦长城分布,是泾河的上游地带。

武关:位于商洛市丹凤县境内,沿武关河而建,居于两山之间,由此可南下汇入丹河进而通往湖北省的腹地汉江地带,是古时秦楚之间的要冲。

古代所定义的“八百里秦川”较为宽泛,大多指秦国的腹地核心,在地形地貌上很多地区算不上平川。

先拿函谷关来说,这里需要向东通过一条极狭长的三门峡通道才能相连,而这条通道处在华山山脉的延伸,刚好与90度大拐弯的黄河相遇,几乎没有平地,故而现在都认为截至到潼关,就是“八百里秦川”的东部终点了。

其他如武关、萧关、大散关都是处在狭窄悠长的河谷地带,自不必多说。因此,八百里秦川的起点就有了很大争议。

细心的读者会发现,这里的平川地带多是由渭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,自然它的起点也就与渭河紧密相关了。

渭河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,在途径天水市麦积区后进入陕西省境内,这里为陇山支脉与秦岭山脉的交汇地带,渭河夹在南北两侧高山之间,河道蜿蜒曲折,汇聚了大量的水流,控制这一带水域向下游关中平原流淌的正是——宝鸡峡。

宝鸡峡从1958年开始建设,直至1974年竣工,水利枢纽处在宝鸡市的渭滨区、金台区之间,主要起到蓄水灌溉作用,涵盖咸阳、宝鸡两市13个县(区)170万亩土地,可谓是造福后世的大工程。峡口往下就是开阔无垠平川,流入宝鸡城区,是关中平原的西端,也就是八百里秦川的起点。

八百里秦川西窄东宽,东西实际长约300公里(600里),总面积39064.5平方公里,平均海拔在500米左右,由西向东所影响到的城市为:宝鸡市、咸阳市、铜川市、西安市(省会、副省级城市)、渭南市。

这一地区的土地虽然仅占陕西省的19%,但人口数量几乎占到了全省的70%,GDP总量的60%,同时也是陕西省重要的产粮、产棉区,被称为陕西最富足的地方也不为过,是中国最早被称为“金城千里,天府之国”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