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eat365网址官网网站-365体育世界杯专用版-365体育注册送365

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士兵保护神——钢盔

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士兵保护神——钢盔

一战经典钢盔盘点

在一战战火中先后涌现出了若干种典型钢盔,这些经典设计一直沿用到二战期间。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前文所提到的亚德里安头盔,它定型于1915年,又称M1915型法式头盔,它的特点是有比较明显的曲线形盔沿,前、后沿较大,前沿用来防止灰尘落入眼中,后沿用以方便雨水顺势流下,顶部有肋条状金属突起,正面镶着带有“RF”(法兰西共和国)字样的帽徽。这种头盔依生产年代和装备对象不同,材料、颜色和细节上有很多变化。它的特征鲜明、功能完善,是当时比较优秀的一种头盔,在法军中一直沿用到二战结束而没有太大改变。另外,比利时、意大利等国都曾先后仿制过这种头盔。

德国在一战中装备使用的三种钢盔,从上至下分别为M16、M17和M18。

德国也是较早装备钢盔的国家之一,一战期间先后开发出M16、M17、M18等多种型号的钢盔。其中最典型的是M16型“德国佬”头盔,与其它头盔相比,其最大特点就是盔形更大更深,防护面积更宽广,前方到齐眉位置,两侧及后部有很长的“盔裙”,能有效增加对头部侧面和后脑处的防护,同时盔沿有卷边,用来防止雨水滴下遮挡视线。M16头盔的典型特征之一是两侧上方各有一个突出的短圆柱,外形颇象“天线”,它是用来固定外加防护钢板,装上这种钢板后,可以加强抵挡来自正前方袭击的能力,这一点在狙击手经常出没的阵地战环境中犹为有效。短圆柱本身则是中空的,兼起通气孔的作用。古代日耳曼武士习惯在头盔上装上牛角形装饰,M16的两个短圆柱恰好与其不谋而合,使得“德国佬”头盔看起来很有些复古倾向。特别要说明的是,德军在战争初期装备的带有尖顶的“普鲁士盔”并不是真正的钢盔,除后期产品外,大多是皮革制造的,有的外包毛毡,仅有遮风挡雨的作用,而无防弹功能,在M16型钢盔定型装备后很快就被淘汰了。M17、M18型头盔则是在M16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,与前者大同小异。奥匈帝国军队在一战中除少量装备自行设计的1916式钢盔外,多数使用的也是根据德国M16仿制的1917式头盔。

英军在一战中使用的MK-1型钢盔特征非常鲜明,其盔体与德国头盔恰好相反,特别扁平,外形类似反扣的浅碟子,故称为“碟形盔”,又因为它与英国古代农夫所戴的帽子外形相似,又常称为“农夫盔”。这种不同寻常的盔形虽然在侧面防护面积上不占优势,但它扁平的外形使得射来的弹片很容易发生弹跳,反而增强了抗弹性能,而且它的设计初衷主要是适应堑壕对垒的作战环境,主要考虑抵御来自空中的袭击,其宽大的外沿不但可以保护头部还能保护颈部,对空爆弹和榴霰弹等“堑壕杀手”的防护能力是一流的,非常适合当时的作战需要。 “农夫盔”的另一优势是生产工艺比较简单,成本也较低,当年英军可以做到一人一顶,而战壕对面的德军却无法做到。它也是一战中装备国家数量最多的一种钢盔,曾广泛使用于英联邦国家军队,如加拿大等,最终结束一战的美国远征军也使用这种头盔。虽然一战期间美军的军服等单兵装备都是自行开发的,但当时尚未研制和装备头盔,士兵的头上只有呢制的宽沿“牛仔帽”。由于美军是一战后期才加入战局的新鲜力量,此前并没有和德国等欧洲强国作战的经验,因此在战术和装备发展方面自然要向英、法等老牌军队请教,适合大量快速生产的英式头盔自然成为首选,加上早在远征军开赴法国之前,美国国内的工厂就已经在为英、法两国生产武器弹药和各种装备,英式头盔有一定的库存,因此美军装备“农夫盔”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。这种英式钢盔的美国版称为M1917,两者几乎没有区别。当美军到达欧洲战场开始备战训练时,又接收了一些英、法提供的头盔和机枪、坦克等装备,所以美国人在一战中不仅列装英式头盔,也使用过法式盔,只不过后者的数量远少于前者和M1917头盔。

在战壕中等待出击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,头戴M1917型钢盔,它与英军MK-1型钢盔几乎没有区别。

头戴MK-1型“农夫盔”的英军跃出战壕发起冲锋。

残酷的战争现实促使钢盔进行着不断的变化,既有型号和材料、工艺上的推陈出新,也有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改进。最大的变化就是钢盔的外表,和军服的变化一样,到战争中后期,各国头盔都改为灰、蓝灰、绿、棕黄等利于隐蔽的“野战色”,原先那些光亮的银色、黑色、白色头盔和金属、羽毛装饰都被取消了,德国、美国的士兵甚至把他们的头盔都漆成了由棕、绿、黄、黑等色块组成的迷彩色,还出现了蒙在钢盔上的罩布和伪装网,这些一直都沿用到了今天。老兵还会向新兵们传授一些战地经验,如在钢盔上抹泥浆防止反光暴露目标,以及将其作为引诱敌方狙击手的诱饵等等。钢盔在战争中还被开发出许多新的用途,比如作为炊具或排除战壕内积水的工具,甚至在紧急情况下当作挖掘掩体的铲子来使用。